- 联系我们
汉杏林陪诊服务平台
联系人:高经理
手机1:13240162833
手机2:18611908885

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6-29 点击数量:6
一、研究所简介
历史地位与建设目标
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省级科研机构,填补了北京地区(含中央单位)无糖尿病专业研究机构的空白。其前身可追溯至1995年设立的“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和2012年获批的“糖尿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建设。研究所定位为“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双核心平台,目标是在10年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糖尿病研究机构,聚焦糖尿病遗传学、流行病学及新药研发领域。
核心职能与平台
1.科研转化枢纽:
整合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统筹全市防控)、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疑难病诊疗)及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三大职能;
主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5年发表SCI论文115篇(含DiabetesCare6篇),他引超7000次。
2.重点研究方向:
发病机制:胰岛功能调控、胰岛素分泌“双开关”理论(杨金奎团队首次提出);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物(如尿微量触珠蛋白)及干预策略;
新药研发:发现黄连素降糖靶点(KCNH6通道)、ACE2受体糖代谢调节作用。
3.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
推动WHO防盲策略与糖尿病防控融合,开展基层医师培训超千人次;
出版《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330问》等科普资料,免费发放50万册。
二、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1.杨金奎(教授/博导、研究所首任所长)
学术贡献:
提出胰岛素分泌“双开关”理论(2018),发现黄连素降糖分子靶点(2021),推动代谢性疾病新药研发;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7项,获国家新药证书3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
社会角色: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战略科学家,入选“北京学者”。
2.袁申元(教授/博导)
专长领域: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开创性成果:
国内首次完成北京地区2万人糖尿病患病率普查,填补国内空白;
首创扩血管药抢救感染性休克,显著降低死亡率。
荣誉: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骨干专家
3.王昊(副教授/硕导)
专长领域:胰岛素囊泡分泌机制、单基因糖尿病分子病理;
国际背景:日本JSPS博士后,首创“胰岛素囊泡非锚定融合”理论,发表于eLife、Diabetes等期刊;
人才计划: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青年项目)。
4.重点实验室团队:
涵盖胰岛功能研究、并发症预警、新药靶点筛选三大方向,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技术力量居北京市属医院首位。
三、科研突破与转化
1.基础机制研究:
首次揭示ACE2受体调节糖代谢(2006),为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治疗提供新靶点;
阐明高血糖促进CathepsinL成熟的机制(2023),关联糖尿病与新冠重症风险。
2.临床技术创新:
开发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试剂盒,检出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
建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触珠蛋白预测法(2017),提升早期诊断率。
3.新药研发与指南制定:
主导康柏西普(抗VEGF药)临床试验,推动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参编《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指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专家共识》。
四、核心优势总结
全链条创新平台:从流行病学调查(袁申元)、基础机制(杨金奎)到新药研发(3项国家新药证书),覆盖“预防诊断治疗”闭环;
国际化学术网络:与哈佛大学、日本JSPS合作,推动代谢性疾病靶点全球研究;
公益赋能基层:糖尿病筛查覆盖超10万人,科普资料惠及50万家庭。
合作与转诊提示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北京同仁医院西区);
科研合作: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邮箱:yjs@trhos.com);
临床转诊:疑难糖尿病、单基因糖尿病需通过内分泌科门诊转诊至专家团队。
同仁糖尿病研究所以“科研为刃,克糖为民”为使命——从2万人的流行病学版图到胰岛素分泌的分子开关,在实验室与病床的方寸之间,践行“探索未知,守护已知”的医学信仰,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