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汉杏林陪诊服务平台
联系人:高经理
手机1:13240162833
手机2:18611908885

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6-29 点击数量:8
一、研究所简介
历史地位与规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是中国首个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眼科专业科研机构,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研究所由著名眼科专家张晓楼教授奠基,其与汤飞凡教授于1956年合作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破解世界医学难题,获世卫组织“国际沙眼金质奖章”,并被列为“1957年世界科学十大贡献”之一。历经6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教学、临床转化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眼科研究中心,拥有7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含正高13人、副高14人、博士47人),设立6个PI研究团队,覆盖视网膜再生、感染免疫、遗传眼病等前沿领域。
核心职能与平台
1.国家级科研枢纽
WHO中国防盲合作中心(1988年至今),主导全国防盲技术推广与流行病学调查;
国家眼科医疗质控中心(2021年设立),制定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诊疗标准,覆盖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
多中心研究平台:整合“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2.重点研究领域
感染与免疫眼病: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技术;
再生医学:角膜干细胞移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治疗;
重大慢病防控:青光眼视神经保护、高度近视并发症干预。
3.学术影响力
主编《眼科》《国际眼科纵览》两本核心期刊;
近五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牵头制定临床指南10余部。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成果
1.感染性眼病防治体系
全球标杆研究:沙眼衣原体分离技术推动全球沙眼发病率下降90%;
快速诊断创新:研发真菌性角膜炎分子检测试剂盒,检出时间缩短至2小时(传统培养需7天)。
2.再生医学转化突破
干细胞治疗:金子兵团队利用iPSC分化的视网膜细胞治疗色素变性,完成亚洲首例临床实验;
角膜再生技术:接英团队首创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植片存活率达95%。
3.多组学与人工智能融合
青光眼预警模型:基于10万例眼压与基因数据,构建AI预测系统,早诊率提升40%;
眼肿瘤智能诊断:魏文斌团队开发OCTA影像组学模型,精准识别早期脉络膜黑色素瘤。
三、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1.金子兵(教授/博导、研究所所长)
专长领域: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基因治疗、干细胞再生技术;
学术突破:牵头制定《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指南》,主导亚洲首个iPSC视网膜移植临床试验;
社会角色:中国高度近视研究联盟主席,国家杰青获得者。
2.接英(教授/博导、角膜科主任)
专长领域:生物工程角膜研发、干眼症免疫调控;
技术特色:创新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0年随访成功率98%;
国际背景:哈佛大学麻省眼耳医院访问学者,亚洲干眼协会委员。
3.梁庆丰(研究员/博导、感染研究组PI)
专长领域: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棘阿米巴致病机制;
科研转化:开发便携式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基层医院普及率超50%。
骨干专家
4.李根林(主任医师/博导)
专长: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治疗、遗传咨询,年接诊患者6000例;
5.魏文斌(教授/副院长)
专长:眼内肿瘤微创诊疗、视网膜脱离手术,建立国内最大眼肿瘤数据库;
6.侯胜平(研究员/免疫组PI)
专长: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靶向治疗,获国家专利3项。
四、人才培养与科研转化
教育平台:
博士后流动站及博硕培养点,年均培养研究生40余名,规培结业率100%;
联合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开展国际交换项目,输送青年学者20余人。
公益实践:
主导“光明行”义诊项目,为偏远地区筛查致盲眼病超10万例;
出版《儿童近视防控手册》,免费发放50万册。
五、核心优势总结
历史性突破:沙眼衣原体研究改写全球眼病防治史,获国际最高荣誉;
多学科融合:从干细胞再生到AI质控,形成“基础临床公共卫生”闭环;
国际话语权:主导WHO防盲战略中国落地,推动亚太眼健康标准制定。
合作与就诊提示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西区);
科研合作:PI团队开放课题申请(邮箱:yjs@trhos.com);
临床转诊:遗传性眼病、疑难角膜病需通过同仁眼科门诊转诊至专家团队。
同仁眼科研究所以“科研为炬,光明为愿”为使命——从沙眼衣原体的首次揭秘到干细胞的视界重生,在微观与生命的交汇处践行“探索无界,仁心永恒”的科学信仰,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
下一篇: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中心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