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术后恢复中心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6-06 点击数量:28
一、科室简介
历史与地位
创立背景:术后恢复中心前身为1958年吴英恺院士创建阜外医院时设立的心脏血管手术术后监护单元。1973年,郭加强教授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独立的心脏外科术后ICU;1987年实现现代化改造;后在胡盛寿院长领导下正式成立“成人术后恢复中心”,成为国内系统化、正规化心脏重症监护的标杆。
规模与能力:
拥有116张床位(含本部、北楼、第二住院部),年监护治疗量超1万例(2016年达10609例)。
医护团队374人(医生42人,护士306人),其中90%医生具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2名,形成高学历、专业化梯队。
核心职能
专注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监护,覆盖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成人先心病等术后管理,提供多脏器支持(心、肺、肾、肝、神经系统),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科研与行业引领
学科奠基:2012年张海涛教授创立国内首个“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并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推动该亚专科独立发展。
技术标准制定:牵头起草4项国家级专家共识(如IABP应用、镇静镇痛规范),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
国际协作:与斯坦福大学、克利夫兰诊所等顶尖机构保持技术交流,2016年通过深圳“三名工程”深化临床合作。
二、核心技术特色
危重症支持技术
生命支持“三大支柱”:
ECMO(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功能替代支持;
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衰竭干预;
高级机械通气:呼吸功能维护。
循环系统精准管理:
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改善心输出量、心室机械辅助技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多器官协同救治
整合血液净化、人工肝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营养支持等,应对术后多器官衰竭、重症感染等高危场景,实现“无盲区”监护。
三、核心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1.张海涛(中心主任)
贡献:心脏重症学科奠基人,主导制定行业共识,推动全国18省市成立二级分会。
专长:心血管术后重症监护体系构建、多器官衰竭综合救治。
2.张燕搏(中心副主任)
背景:协和医学院硕导,深耕心脏重症25年。
技术强项:ECMO管理、心肺支持技术、危重感染控制。
3.陈祖君(中心副主任)
临床特色:擅长气管插管、呼吸机参数调整、床边紧急开胸等ICU急症操作,精通CRRT与ECMO联动支持。
资深骨干专家
张永辉(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围术期重症管理,尤其高危瓣膜/搭桥术后监护。
杜娟(副主任医师):心脏移植围术期管理,专注器官功能过渡支持。
蒙延海(主治医师):主动脉疾病及复杂先心病术后个体化康复。
焦若男(主治医师):冠心病术后循环维护与并发症防治。
四、就诊提示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挂号渠道:官网预约、电话(010-68314466)或急诊绿色通道(危重症优先)。
团队协作模式:实行“外科手术ICU无缝衔接”,专家团队24小时值守,确保术后即时介入监护。
核心价值:该中心以高存活率著称(心脏外科死亡率连续7年<1%),依托顶尖设备与跨学科团队,为心血管手术提供“最后一公里”安全保障,尤其在高危主动脉手术、心脏移植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支撑力,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