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汉杏林陪诊服务平台
    联系人:高经理
    手机1:13240162833
    手机2:18611908885

    北京汉杏林|汉杏林陪诊|汉杏林|挂号|陪诊|北京陪诊|预约挂号|办理住院|预约专家|预约手术

北京儿童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数量:6

一、中心概况
历史与定位
国家级平台建设: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7年获批国家药监局资格认证,是全国最早、专业覆盖最全的儿科临床试验平台,拥有41个备案专业(含小儿呼吸、血液肿瘤、内分泌等),主导制定《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3年获批成立,是全国儿童医院首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由申昆玲教授创建、倪鑫教授现任主任,聚焦儿童重症肺炎、哮喘、呼吸道感染等七大方向。
核心使命:推动儿童新药研发、诊疗技术转化及循证指南制定,支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研创新体系。

组织架构与资源
多平台协同:
研究型病房:2021年获批北京市示范项目,开放床位35张,配备专职研究医生、药师及护士团队,承接创新药IIV期临床试验。
中心实验室:设药物分析、基因组学平台,配备液质联用仪、PHOENIX药代动力学分析系统,开展儿童群体药代动力学及个体化用药研究。
三级研究网络:呼吸疾病中心覆盖35家核心单位、65家网络成员,辐射全国26个省份。

核心技术特色
1.新药研发与转化:
抗RSV药物突破:倪鑫团队研发全球首个RSV特效药齐瑞索韦,III期试验证实其可降低6月龄以下患儿病毒载量及远期哮喘风险,成果发表于《TheLancetChild&AdolescentHealth》。
儿童专用制剂开发:推动“首儿硅霜”(湿疹护理)、维生素AD强化奶(佝偻病预防)等10余种特色制剂转化。
2.智慧医疗创新:
AI辅助诊断: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睡眠呼吸暂停(OSA)筛查系统,降低诊断成本50%。
哮喘数字化管理:主导“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通过“悠然呼吸”APP管理3.5万患儿,实现绿黄红三色预警及个性化干预。
3.重大疾病研究:
白血病精准治疗:郑胡镛团队牵头CCLGAML多中心研究,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70%以上,成果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呼吸道感染防控:建立RSV重症预警模型(CXCL4生物标志物),牵头制定《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国际版。



二、核心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倪鑫(院长、博导)
角色: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
专长:儿童重大疾病临床转化研究(如RSV药物研发、头颈肿瘤MDT),主持齐瑞索韦III期全球多中心试验。
成就: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Lancet》《NEJM》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杰出医师”称号。

彭晓霞(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博导)
专长:儿科循证指南开发及真实世界研究,主导制定首部《中国儿童临床检验参考区间》国家行业标准。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向莉(过敏反应科主任、博导)
专长:儿童过敏性疾病临床试验设计,牵头《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临床应用共识》等6部指南。
科研: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5篇,推动过敏原检测实验室CNAS认证。

郑胡镛(儿童血液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专长:白血病多中心临床研究,优化儿童APL砷剂联合方案,将治愈率提升至95%。
荣誉:任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病专家委员会主委,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骨干专家
梁宇光(药学部临床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深耕儿科多中心试验质量管理,推动20家医联体单位临床研究协作。
赵顺英(呼吸中心名誉主任、博导)
专注儿童间质性肺病、难治性哮喘临床试验设计,参与RSV药物长期随访研究。
马琳(皮肤科名誉主任)
主导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创新“60%润肤+40%药物”疗法。



三、科研与社会贡献
1.国家级课题与成果:
近五年承担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如“儿童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14项,累计经费超8000万元。
发表SCI论文523篇,主编专著42部,获国家专利26项(含抗RSV抗体发明专利)。
2.行业规范制定:
牵头/参与90项专家共识(如《儿童OSA诊治指南》《神经母细胞瘤转诊指南》),填补儿科诊疗标准空白。
3.基层赋能与公益:
培训体系:年均举办全国学习班超20场(如“儿科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班”),培训医师超200人/年。
援藏与医联体:向偏远地区推广病原体检测技术(如“百日咳鲍特菌培养”),覆盖90余家基层医院。



四、科室亮点
全流程创新链条:从基础研究(RSV宿主因子机制)到临床转化(齐瑞索韦上市),再到真实世界随访(24个月哮喘风险评估),形成闭环研发体系。
跨学科协作:
联合航天研究所开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软件,评估药物掩味剂接受度;
协同AI机构构建肿瘤疫苗设计平台,推动实体瘤免疫治疗。
便民与国际化:
开设遗传咨询门诊、肿瘤MDT门诊,缩短罕见病确诊周期;
与美国NIH、波士顿儿童医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参与全球耐药监测网(ANSORP)。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整合自公开资料,临床研究中心无直接门诊服务,主要提供科研协作支持。专家动态及合作需求请通过以下方式确认:
官网:北京儿童医院官网https://www.bch.com.cn;
电话咨询:010-59616161(总机);
专著参考:《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实用小儿心血管超声诊断》。

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