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数量:6
一、中心概况
历史与定位
成立背景:中心于2019年6月1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成立,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设立,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儿童肿瘤监测平台,旨在建立覆盖全国的儿童肿瘤实时动态监测体系,推动肿瘤防控科学决策。
核心使命:
掌握儿童肿瘤流行趋势、诊疗资源分布及疾病负担,为国家防控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发布权威统计信息(如《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团队规模:主任由倪鑫院长担任,副主任为李哲,核心成员包括李新平、白国良等10余名专职研究人员。
监测网络与规模
全国覆盖:截至2025年1月,已建立1759家监测点,覆盖全国31个省份,实现104家监测点病例信息自动化上报,年登记病例超万例。
监测病种:涵盖全部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20余类疾病。
二、核心技术特色
1.智能化监测平台
自主研发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平台(6.0版本),集成病例收集、质控、随访及统计分析功能,显著降低基层手工上报负担。
应用国家专利技术(如“病历数据处理方法”),保障数据安全性与准确性。
2.科研转化与权威成果
数据发布:2021年、2023年连续发布《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首次全面报告中国儿童肿瘤发病率及诊疗现状。
国际影响力:2022年在《柳叶刀》发表研究,揭示中国儿童肿瘤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2023年于《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提出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优先策略。
疾病负担研究:20232024年完成9456例肿瘤患儿家庭调查,揭示近30%患儿需跨省就医、非医疗费用占比近50%,为医保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3.政策制定与行业标准
牵头制定《儿童肿瘤病例报告卡》质控规范及儿童恶性肿瘤外科诊疗方案,推广至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
主导国家卫健委委托项目,建立首部《中国儿童临床检验参考区间》行业标准。
三、核心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倪鑫(中心主任、院长、博导)
专长:儿童肿瘤监测体系构建、头颈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卫生政策研究。
成就:
创建国内首个儿童头颈肿瘤MDT门诊,年完成高难度手术近800例;
主导制定儿童肿瘤诊疗全国规范,获“国家杰出医师”(2024年)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荣誉。
王焕民(肿瘤外科名誉主任、博导)
专长:儿童实体瘤外科治疗、肿瘤资源整合。
成就:
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主委,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
推动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分层治疗体系落地。
毛华伟(免疫科主任、博导)
专长:肿瘤合并免疫缺陷精准诊疗、细胞免疫治疗。
成就:
带领团队获评亚太免疫缺陷“卓越中心”,发现多个新致病基因;
2024年获评“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骨干团队
李哲(中心副主任):专注数据平台建设与质控体系优化,主导监测网络技术升级;
杨维(肿瘤外科副主任):深耕儿童肿瘤微创手术及整合康复,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肿瘤学组标准;
跨学科协作专家:
马琳(皮肤科):肿瘤合并皮肤病变综合治疗;
赵顺英(呼吸科):肿瘤肺转移及间质性病变鉴别诊断。
四、社会影响与亮点
1.公益与政策推动
医险融合探索:2024年联合北京人寿启动《儿童恶性肿瘤疾病经济负担与医疗保障方案研究》,探索“医保+商保”多层次保障模式。
基层赋能:年均举办全国肿瘤监测培训班超20场,培训基层医师200余人;援藏医疗覆盖远程会诊及技术帮扶。
2.创新与荣誉
专利与奖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国际协作:参与亚洲病原耐药监测网(ANSORP),与美国NIH、波士顿儿童医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3.科普与健康促进
联合媒体开展儿童肿瘤科普直播(如王焕民、杨维主讲“精准治疗”专题);
运营公众号发布防控知识,提升公众早诊意识。
五、就诊与协作提示
监测服务:中心无直接门诊,主要提供数据支持及政策研究;肿瘤患儿需通过临床科室(如肿瘤外科、血液科)就诊。
多学科诊疗(MDT):
头颈肿瘤MDT门诊(倪鑫团队):针对复杂畸形及良恶性肿瘤;
疑难罕见病联合门诊:整合遗传、免疫等多学科攻坚。
提示:专家动态及MDT预约请通过官网https://www.bch.com.cn或电话(010-59616607)确认。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