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7-05 点击数量:6
一、科室简介
历史与定位
成立与发展: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核心临床研究技术支持平台,定位为“依托临床,以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推动成果转化、实践循证医学”为使命的方法学中心。其宗旨为“先医生之忧而忧,后患儿之乐而乐”(张金哲院士题词),致力于为全院临床科研团队提供全流程方法学支持。
学术地位:
牵头制定我国首部儿童临床检验参考区间国家行业标准(2021年发布),填补儿科实验室标准空白,写入《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
主导开发《中国儿童OSA诊治指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转诊指南》等循证指南,推动儿科诊疗规范化。
核心技术特色
1.临床研究方法学支持
全流程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设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及项目申请,支撑高质量证据生产;
创新技术应用:
联合航天研究所开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软件,评估掩味剂接受度(替代传统主观评价);
推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优化儿童药物上市后评价及因果推断模型。
2.循证医学实践
指南开发:整合本土证据制定儿科循证指南(如儿童腰穿术后管理规范);
证据转化:通过UpToDate系统对比中美诊疗差异,推动本土化研究设计。
3.重大科研项目
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
主导国家卫健委项目《建立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建立首个中国儿童专属检验标准。
科研与教学
学术成果:主编《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临床流行病学》等权威教材,主译《临床研究设计》第45版;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人才培养: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博/硕士点,培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人才;
年均举办全国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班,接收进修医师超200人。
二、核心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彭晓霞(中心主任、博导)
专长:临床研究方法学设计、循证指南开发、儿童生长发育研究。
成就:
国家儿童参考区间标准主要完成人,获北京市高级公共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称号;
任福棠医学发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彭亚光(副主任)
专长: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荣誉:北京市卫健委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入选者。
骨干专家
刘雅莉(副研究员)
深耕循证评价与临床指南制定,主导核心结局指标集构建,任世界中联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
严若华(副研究员)
专攻疾病风险评估与因果推断,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及“青苗计划”,开发儿童健康预测模型。
聂晓璐(副研究员)
聚焦儿童药物流行病学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优化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
蔡思雨(助理研究员)
擅长定性研究与儿童安宁疗护,创新混合方法学在儿科的应用。
三、科室亮点
1.多学科协作模式
与临床科室深度合作:全程参与重大课题(如神经母细胞瘤转诊流程开发),从设计到成果转化闭环管理;
联合AI、航天领域机构突破技术壁垒(如儿童表情识别系统)。
2.公益与社会影响
推广基层儿科研究方法学培训,年均举办全国学习班超20场;
援藏医疗项目中提供远程方法学支持,推动区域临床研究规范化。
3.创新前沿探索
建立高质量出生队列,支撑儿科多学科研究(如遗传病与环境暴露关联分析);
推动儿童年龄亚组划分方法学,优化临床试验分层设计。
温馨提示:中心无直接门诊服务,主要提供科研协作支持。最新动态可通过北京儿童医院官网或电话咨询(010-59616161)确认。专著详情参考《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临床流行病学》等权威文献,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
下一篇: 北京儿童医院国际医疗部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