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化疗病区
发布时间:2025-06-04
一、日间化疗病区概况
定位与服务模式
日间化疗病区成立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全面开放,是国内率先推行“白天治疗、夜间回家”的短时医疗模式的科室之一。该模式针对可自理的肿瘤患者,通过24小时内完成入院、治疗及出院的流程,显著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优化床位资源利用(2019年床位周转率达3.19,平均住院日下降0.82天)。
服务规模与技术能力
硬件配置:占地约800平方米,配备68张输液椅及6张多功能输液床,分区管理保障患者隐私;引入智能输液椅(可调节靠背、USB充电接口、应急呼叫系统)、机器人“日间宝宝”(药物运输)、移动护理输液车等智能化设备。
诊疗范围:覆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胸腹腔穿刺、骨髓活检等操作,年输液量超5万人次(2019年数据),其中免疫/靶向治疗占比30%~40%。
质控与安全:通过国际CAP认证及北京市质控标准,设立化疗方案双重审核岗位(年审核超3万例),建立过敏反应应急预案及SOP流程。
二、核心特色与创新优势
1.全流程支持治疗体系
症状管理:每月开展“姑息邂逅日间”患者教育活动,聚焦恶心呕吐、癌性疼痛、营养支持等并发症,通过微信群延伸居家管理。
心理与社会支持:设置心理疗愈站、“希望树”寄语墙、阅读角等人文空间,提供尊严疗法及叙事医学干预,缓解患者焦虑。
国际认可:2024年获国际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认证为“癌症支持治疗卓越中心”,为亚洲第2家、国内首家,标志其支持治疗水平达国际标准。
2.智慧医疗与效率优化
智能闭环流程:依托“预住院”政策,患者在门诊完成检查后直接转入日间治疗,3~4小时内完成输液;智能药柜和移动护理系统提升给药精准度。
资源高效利用:2019年服务全院20个科室,收治患者2.17万人次,床位使用率188.82%,有效缓解住院压力。
3.人文关怀与科室文化
打造“微笑墙”“心花书站”等文化项目,营造温馨环境;
获北京市“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称号(2020年)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营养指导中心优秀单位”认证。
三、专家团队推荐
日间化疗病区医护团队共40人(医生9人,护士31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11人获GCP认证。核心专家包括:
1.刘巍(科主任):国内肿瘤支持治疗领军者,主导“支持邂逅日间”模式创新,推动姑息治疗与抗肿瘤治疗整合,获MASCC卓越中心认证。
2.王闫飞(副主任):专注症状管理与支持治疗路径优化,构建“无痛、无呕、无栓”病区标准,擅长化疗不良反应的全程干预。
3.张红(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获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奖,设计智能输液流程及居家随访体系,提升患者体验。
关联专家提示:日间化疗需多学科协作,以下全院化疗专家常参与病区方案制定:
石远凯(内科治疗主任医师):恶性淋巴瘤、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干细胞移植;
王洁(胸部肿瘤科主任医师):肺癌基因分型个体化治疗;
周立强(综合科主任医师):疑难肿瘤的化疗与生物治疗。
四、患者服务与预约
适用人群:轻症或体力允许的化疗患者(如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等);
费用优化:医保“预住院”政策覆盖门诊检查费,降低自付成本;
预约方式:通过医院官网、APP或电话(010-88121122)预约,外地患者可申请分时段诊疗。
日间化疗病区以科技赋能效率、人文治愈心灵的双核模式,成为肿瘤患者“抗癌马拉松”中的高效驿站,为保障生活质量提供全新选择。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