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23
一、科室概况与历史沿革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之一。科室在历任主任,特别是樊东升教授(现任科室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科室拥有一支由多位知名专家和优秀医生组成的团队,不仅专注于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还积极开展各类基础与临床研究。
二、科室规模与设施
院区分布:除了本部院区(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北医三院神经内科也已入驻新启用的海淀北部院区(海淀区六里屯南路6号院)。该院区由医院本部垂直管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与本部实行同质化发展,出诊专家均来自医院本部,规划总床位400张,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
先进设备:科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各类疾病诊疗和危急重症救治提供必要保障。
三、诊疗特色与技术优势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在多个亚专业方向形成了鲜明的诊疗特色:
运动神经元病(MND/“渐冻症”):这是科室的王牌和优势领域。在樊东升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长期致力于此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他们不仅在传统诊疗方面经验丰富,还积极探索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等创新治疗技术。
脑血管病:科室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救治(如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术)及后续康复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完善的急诊流程和卒中绿色通道。李小刚教授是此领域的专家之一。
神经免疫性疾病:科室自上个世纪末就十分重视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治工作。在老主任谢汝萍教授和现任主任樊东升教授的带领下,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采用多种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包括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等),参与了多项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对于帕金森病,科室探索了多种药物组合疗法,并尝试个体化精准rTMS治疗。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科室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病综合诊疗团队,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涵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核医学科、放射科等多科室专家。团队不仅进行药物干预、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指导,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已成功开展双侧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种旨在改善脑内淋巴引流、清除有害蛋白的新型手术方式。
其他特色专业:科室还建立了神经免疫、危重患者救治、帕金森等特色诊疗体系。
四、专家团队推荐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拥有多位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注意:出诊信息请以医院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樊东升主任医师:现任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他是我国神经疾病领域权威专家,尤其擅长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神经肌肉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李小刚主任医师:曾任科室副主任。擅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疑难杂症。在脑血管病防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肖卫忠主任医师:擅长认知障碍与痴呆、帕金森病、脑血管病、脱髓鞘病、焦虑抑郁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与康复。在认知障碍方面经验丰富。
其他专家:科室还拥有像李坚副主任医师、孙庆利副主任医师(神经免疫亚专科骨干)等一批优秀的专家,共同构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五、科研与学术成就
科室科研实力雄厚,始终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理念:
科研方向:主要聚焦于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方法探索。
科研成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大量国内外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多部专业著作的编译工作。近年来,在个体化精准神经调控技术、阿尔茨海默病的外科手术干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术交流:科室专家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保持密切合作交流。
六、就诊指南与社会服务
多学科协作(MDT):对于复杂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科室常规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智慧医疗:海淀北部院区将全面部署电子病历、移动支付、线上复诊等智慧医疗应用,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提示:医疗信息(如医生出诊时间、科室具体排班等)可能随时间变化,建议在前往就诊前,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方网站或官方电话进行最终确认,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