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23
一、科室概况与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成立于1987年。科室最初命名为“高干内科”,主要承担特定的干部医疗保健任务,后更名为老年病内科,服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历经多年发展,科室已成为一个技术实力雄厚、诊疗特色鲜明,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科室。
科室始终秉承“家”的理念,不仅关注患者的躯体疾病,还注重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旨在让患者在医院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二、科室规模与人员配置
北医三院老年内科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人才的医疗队伍。
医护人员:科室目前拥有医生23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护士43名(主管护师6人),以及康复师2名。此外,科室还有一支三十余人的护理队伍,其中主管护师4名,她们在护理多种疾病于一身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失能、高龄老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床位设置:科室共有床位70余张,分为三个病房:
老年内科一病房(本部内科二病区10层):20张床位,均为双人间,主要收治老年亚重症患者。
老年内科二病房(本部内科二病区11层):15张床位,设有单间和双人间,主要收治干部保健人员。
老年内科三病房(中央党校院区4层):40张床位,设有单间、双人间和三人间,主要收治病情平稳的老年患者和部分一般性患者及部分干部保健人员。
三、诊疗特色与技术优势
老年内科针对老年患者“高龄、一体多病、病情多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模式。
全面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科室于2013年成功申报“院重点项目——老年综合评估”,并在住院部及门诊全面开展这项工作。评估范围涵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跌倒风险、营养状态、精神情感障碍以及合并用药风险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科室会定期举办多学科团队查房,成员包括老年内科医师、精神专科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药剂师、护理人员等,共同为患者制定集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方案。
亚重症病人一体化治疗:在科室主任张福春的倡导下,成立了一支多学科的临床队伍,对老年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旨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病门诊特色鲜明:科室开设了多个具有老年特色的专病门诊,如老年痴呆和老年精神情感障碍门诊、老年多器官衰竭门诊、老年高脂血症门诊、老年吞咽困难门诊、老年前列腺增生门诊及老年骨质疏松门诊等,深受老年患者欢迎。
围手术期管理:科室与运动医学科及骨科深度合作,进行围手术期患者的评估与管理,“科室间深度合作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项目曾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奖二等奖。
四、专家团队推荐
北医三院老年内科拥有多位在老年医学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以下是部分核心专家(注意:出诊信息请以医院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张福春主任医师:现任科室主任,心血管疾病专家,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病学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他主持老年内科工作逾10年,对老年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处理富有经验。
谭秀娟主任医师:资深的老年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并长期负责高干保健工作。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多器官疾病的诊治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以及头晕、晕厥的鉴别诊断,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慧琳副主任医师:现任科室副主任,擅长老年内分泌及代谢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血脂代谢异常、骨质疏松)以及老年肺部疾病、感染性疾病。
朱昀主任医师:擅长老年内科常见病,多器官疾病,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及慢病管理。
王征副主任医师:擅长老年医学、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心血管病及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在老年高血压、血糖、血脂治疗方面有专长,并擅长心脏超声检查及报告解读。
五、科研与教学
科室注重科研与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致力于老年医学的临床和研究,近年来在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开展了多项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项目,如高龄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康复等。
教学工作: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理论授课、见习和实习带教工作。
六、就诊指南与社会服务
门诊服务:
102门诊:主要服务于持有“102”卡的干保人群,位于门诊大厅5层。
普通老年病门诊:面向患有常见内科疾病的60岁以上患者,位于门诊大厅3层。
社会影响:科室年门诊量逐年增长,2019年门诊量高达55000人次,病房年住院人次可达700—800人次,显示了其广泛的服务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提示:医疗信息(如医生出诊时间、科室具体排班等)可能随时间变化,建议在前往就诊前,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方网站或官方电话进行最终确认,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