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23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在2018年被评为“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综合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
科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气管炎门诊,1977年成立呼吸专业组,80年代正式建科。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亚专业齐全的现代化学科。
科室的规模包括:
普通病房:开放60张床位。
内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MICU/RICU):26张床位,是全院内科危重症救治的重要平台。
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
年出院患者:普通病房近2000例,MICU/RICU收治危重症患者超过600例。
科室配备了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睡眠医学中心/睡眠呼吸监测室、雾化治疗室、实验室等,为精准诊疗提供了坚实基础。
诊疗特色与技术优势
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多个领域的技术非常出色:
呼吸危重症救治:MICU/RICU开展了多项先进技术,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跨肺压监测、重症超声、床旁血液净化、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等,危重症救治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
介入呼吸病学:科室在国内较早开展呼吸内镜技术,目前已常规进行超声支气管镜(EBUS)、荧光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全肺灌洗术、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和各类介入治疗。
慢性气道疾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设了慢阻肺、哮喘、戒烟等专业门诊。
睡眠呼吸疾病:拥有独立的睡眠呼吸监测室,开展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
疑难肺部疾病诊疗:开设了肺部结节、哮喘和过敏疾病、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多学科诊疗(MDT),以及胸部疑难疾病会诊门诊,为疑难病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方案。
肺部感染诊治: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深入研究。
科研与教学
科室是博士学位授予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科室的药物临床试验呼吸专业是院内最早成立的临床药物试验专业之一,承担了大量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
科室作为国家首批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面向全国招收专修生和单修生(如肺功能、介入呼吸病学、RICU/MICU、睡眠医学、呼吸治疗等方向),为培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团队推荐
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由知名专家领衔的专业团队。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专家(注意:排名不分先后,专家出诊信息请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孙永昌教授: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合并症。在慢阻肺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共同牵头制订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
常春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学术成绩”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梁瀛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获“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爱心公益”称号。曾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任务。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周庆涛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和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呼吸危重症和肺部感染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做出了贡献。
其他资深专家:科室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如朱红教授、沈宁教授、陈亚红教授等担任科室副主任,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如慢阻肺、哮喘、呼吸感染、呼吸危重症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就医参考
如果您需要前往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医,可以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医院APP或电话预约等官方渠道进行挂号。科室开设了多种专业门诊和特色门诊(如慢阻肺、哮喘、戒烟、肺癌、睡眠呼吸障碍、肺间质病、肺血管病、胸部疑难疾病会诊等),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请注意,医疗信息(如专家出诊时间、挂号方式等)可能时有变动,建议您就诊前通过医院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