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21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临床经验。科室是国家临床放射性药物研究基地、国家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也是全国核医学教材主编单位,并拥有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科室在肿瘤核医学、神经核医学、泌尿核医学、心血管核医学以及分子核医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科室配备了PET/CT、SPECT/CT、医用回旋加速器等先进设备,并开展了包括PSMA显像在内的多种新型显像剂临床试验,诊疗病种丰富。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在全国率先开展镭223治疗,已积累了上百例经验,年检查量超过上万人次,年门诊量近5000人次。
专家团队推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以下是一些核心专家:
康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康医生是科室的现任主任,曾获评“北京市杰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他致力于以抗体显像剂为代表的新型分子探针的研发和活体显像技术的应用,并推动其临床转化。擅长领域包括新型分子探针研发和活体显像技术应用。
范岩主任医师、科主任。范医生擅长甲状腺疾病及骨转移瘤的核素内照射治疗、儿童癫痫的脑PET影像评估以及肿瘤分子探针的临床转化。
付占立主任医师。付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核素单光子显像、正电子显像、功能测定到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核医学各分支领域的内容,尤其擅长核素示踪技术在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的诊断以及核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王荣福教授、主任医师。王荣福教授是全国“核技术及应用”重点学科核医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曾长期担任科室主任。他擅长甲状腺疾病、骨转移瘤核素治疗,PET/CT及SPECT/CT影像诊断,并在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探针方面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杨兴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分子影像药物化学,专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分子影像药物化学及临床转化研究。
刘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医生的研究方向为核医学分子影像基础及临床研究,聚焦肿瘤免疫治疗,针对肿瘤微环境分子/代谢靶点,开展靶向分子成像、放射免疫协同治疗及其机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张建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医生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分子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分子影像技术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核医学中的应用等。
总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注重科研创新、诊疗服务全面的科室。无论是在常规核素检查、治疗,还是在疑难疾病的诊断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准和丰富的经验,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