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发布时间:2025-08-10
一、科室简介
历史与地位
百年传承:成立于1921年(协和建院同期),是中国现代耳鼻喉科学的发源地之一。首任中国籍主任刘瑞华等奠基性专家在此开创学科体系,培养的专家遍布全国,推动了中国耳鼻喉学科的整体发展。
国家级平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四(2025年位列全国第4、华北第3),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WHO防聋合作中心,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及人才培养任务。
规模与设施:拥有46张普通病床及10张特需病床,下设耳科、鼻科、咽喉头颈三大专业组,并设人工耳蜗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颞骨颅底实验室等6大特色平台,年手术量超8000台。
专业特色与技术优势
科室以疑难重症诊疗和技术创新为核心:
1.耳科学组
人工听觉技术:国内人工耳蜗植入先驱(1995年完成首例多通道植入),累计完成数千例手术,包括先天性耳蜗畸形、骨化等高难度病例。
侧颅底外科:突破“手术禁区”,开展颞骨恶性肿瘤切除、面神经修复等复杂手术,研发内镜显微镜联合操作平台等专利器械。
耳畸形综合治疗:建立耳廓再造听力重建一体化流程,首创婴幼儿骨导助听器干预及遗传性聋基因筛查体系。
2.鼻科学组
鼻内镜微创手术:国内嗅觉研究领导者,导航技术辅助处理鼻颅沟通肿瘤,研发多项专利手术器械。
疑难鼻窦疾病:擅长复发性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炎的个体化治疗,疗效达国际水平。
3.咽喉头颈学组
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开展HPV相关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喉功能保留手术及发音重建术(10分钟完成发音钮植入)。
睡眠呼吸障碍(OSAHS):建立多维度术前评估体系,优化气道成形术方案。
科研与教学
科研突破: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0余项(含“973”计划、国自然基金),获专利26项,干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等研究处于前沿。
人才培养:年均培训进修医师超2500人,主编《耳显微外科》等教材,与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建立联合培养项目。
二、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曹克利
职务:人工耳蜗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擅长:人工耳蜗植入(国内首例完成者)、复杂耳聋显微手术。完成手术数千例,包括100余例先天性耳蜗畸形患者,成功率居国内首位。
荣誉:获香港求是科技奖、协和医疗成果奖等,主持国家级课题9项。
陈晓巍
职务:科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耳畸形诊疗领军者。
擅长:耳廓再造术(600余例)、耳道闭锁听力重建(100余例)、罕见耳聋综合征(如TreacherCollins)多学科诊疗。建立国内首个耳聋遗传咨询门诊,完成5.5万例新生儿基因筛查。
亚专业权威
1.耳科与听觉植入
杨华:科主任助理、耳科组长,聚焦人工耳蜗微创技术及聋病干细胞治疗。研发内耳毛细胞再生技术,获国家专利4项。
高志强:科主任,侧颅底手术专家,推动面神经功能评价体系标准化。
2.鼻科与颅底肿瘤
吕威:科室副主任,擅长导航下鼻颅沟通肿瘤切除术,创新鼻窦炎微创术式。
3.咽喉头颈外科
李五一:咽喉头颈学组组长,专注喉癌功能保留手术及吞咽障碍治疗,制定国内OSAHS诊疗规范。
三、患者服务与创新方向
多学科协作(MDT):罕见耳聋综合征联合心外科、遗传科会诊;头颈肿瘤联合放疗科制定个性化方案。
技术前沿:干细胞再生听觉毛细胞(临床试验阶段)、单侧聋骨桥植入术(2016年国内首批开展)。
人文关怀:耳聋遗传门诊开通“绿色通道”,保障高风险家庭快速咨询;人工耳蜗术后语言康复全程指导。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以百年积淀、顶尖团队和持续创新,成为中国耳鼻喉疑难重症的终极诊疗高地。其核心优势在于:
技术引领性:人工耳蜗植入、侧颅底手术等开创国内先河;
亚专业全覆盖:从新生儿听力筛查到罕见颅底肿瘤,均设权威专家团队;
转化医学能力:科研专利直接应用于临床,如导航器械、微创植入装置。
洞小腔深,以精诚探乾坤;任重道远,协和耳鼻喉科在守护听觉与呼吸的道路上,始终以敬畏之心,践行着对生命的承诺,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