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
发布时间:2025-08-10
科室概况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由曾宪九、朱预等外科学先驱奠基,1985年成立专业组,2002年正式建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全国疑难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年均门诊量超1万人次,年手术量逾700台,开放床位54张(含重症监护床位)。
核心定位:聚焦主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疑难重症,60%以上患者为全国转诊的复杂病例(如主动脉夹层合并多器官衰竭、糖尿病足重症感染)。
国际协作: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德国莱比锡大学等顶尖机构保持技术交流,定期举办“血管与腔内血管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
医疗特色与优势
1.疑难重症综合诊疗
主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微创手术死亡率降至0.5%(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擅长复杂夹层杂交手术(开放+腔内联合)及急诊抢救。
下肢动脉疾病:国内率先开展糖尿病足介入治疗,首创“腔内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方案,保肢率提升至85%。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卒中率低于1.2%,达国际金标准。
2.微创技术创新
机器人及3D导航手术:2012年国内首批引入达芬奇机器人,完成精准主动脉瘤修复、肾动脉血运重建等复杂操作。
静脉疾病综合治疗:深静脉血栓一站式溶栓取栓、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支架植入,年救治量居全国前列。
3.特色亚专科门诊
糖尿病足多学科门诊:联合内分泌科、创面治疗中心制定个体化保肢方案;
血透通路门诊:专注动静脉瘘建立与维护,延长透析通路使用寿命。
科研教学与国际影响
科研突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项目40余项,建立全球首个主动脉瘤分子机制研究平台,揭示Notch信号通路与炎性反应关联机制。
研发“人工智能血管疾病诊疗系统”,推动术前规划精准化(如三维血流动力学模拟)。
教学体系:
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年均培养博/硕士生10余名,主编《血管外科临床手册》《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等权威教材。
推广BASIC危重症课程(ESICM认证),覆盖全球20余国学员。
专家团队推荐
领军专家
1.刘昌伟(教授/博导)
职务:血管外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
专长:腹主动脉瘤微创治疗、下肢动脉杂交手术;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主编《血管保卫战》科普专著。
2.郑月宏(主任医师/博导)
职务:科室主任、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理事长。
专长: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布加综合征根治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刘暴(副主任医师/教授)
专长: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糖尿病足血运重建;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国际学者奖”获得者,发表SCI论文9篇。
骨干专家
陈跃鑫(副主任医师/硕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235),获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
叶炜(副主任医师):静脉曲张微创消融、深静脉血栓综合治疗;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
就诊指引
挂号方式:
协和APP/官网预约(提前1-2周抢号),国际医疗部提供特需门诊(如郑月宏、刘昌伟);
特色门诊:
主动脉疾病微创门诊(郑月宏);
糖尿病足保肢门诊(刘暴);
血透通路维护门诊(陈跃鑫)。
院区地址:
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主病区);
西单院区: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协作病区)。
提示:科室以“攻坚血管疑难重症”为特色,尤其适合复杂主动脉病变、糖尿病足保肢及透析通路疑难病例患者。外地转诊可通过“全国诊疗协作网”申请绿色通道,详询东院区服务热线(010-69156114),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