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10
科室概况
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21年(初为理疗室),由神经科主任AndrewH.Woods教授创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康复医学专科之一。1932年,美国理疗学家MaryMcMillan女士正式建立独立理疗科,奠定现代康复医学科基础。历经百年发展,科室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定位为“功能恢复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核心平台,年均门诊量超4万人次,配备国际先进设备(如德国步态分析系统、意大利运动心肺评估仪、高压电位治疗仪等),开展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康复等10余个亚专业。
核心特色
历史贡献:国内率先引入澳大利亚手法治疗技术(1990年代);2003年首创血友病骨关节并发症康复体系,成为世界血友病联盟(WFH)中国大陆唯一授权培训基地。
多学科协作:依托协和疑难重症诊疗优势,开展重症康复、罕见病康复(如多发性硬化、狼疮脑病)及围术期快速康复。
全周期管理:开设青少年脊柱侧弯、女性盆底、老年功能维护等特色门诊,推行“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医疗特色与优势
1.疑难病康复技术
血友病康复:牵头制定《血友病骨关节并发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建立标准化评估流程,年救治患者超千例,降低致残率30%。
神经功能重建:针对脑卒中、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等,整合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训练等技术,提升运动及认知功能。
淋巴水肿保守治疗:采用气压循环泵、手法引流等非手术方案,改善乳腺癌术后水肿。
2.创新治疗体系
重症早期康复:在ICU介入呼吸肌训练、床旁运动疗法,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疼痛综合管理:结合冲击波治疗(瑞士EMS设备)、水疗及手法按摩,缓解慢性腰痛、颈椎病。
3.特色专病门诊
血友病康复门诊(国内首创)、淋巴水肿门诊、脊柱侧弯综合门诊、记忆障碍康复门诊。
科研教学与国际影响
科研突破:
主持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参与科技部“脑计划”项目;研发血友病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获国家专利。
近5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成果发表于《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等期刊。
教学引领:
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年均培养硕/博研究生10余名;与美国UCSF、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合作开展国际进修项目。
主办“全国血友病物理治疗研讨会”,培训专科医师超2000名。
专家团队推荐
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专家7人,核心团队兼具临床深度与国际视野:
1.陈丽霞(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职务:科主任、中国血友病协作网物理治疗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
专长:血友病康复(国内权威)、脑卒中后遗症及骨关节术后功能重建;主持制定国家级诊疗共识。
2.刘颖(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职务:科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淋巴水肿治疗学组核心专家。
专长:淋巴水肿、帕金森病康复、骨质疏松综合管理;首创肩关节疼痛分层康复方案。
3.华桂茹(主任医师/教授)
背景:前任科主任(1986-2005年),国内理疗技术开拓者。
专长:软组织感染物理治疗、颈肩腰腿痛非药物干预。
4.王燕(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长:骨关节炎术后康复、COPD肺功能训练;主导青少年脊柱侧弯运动疗法优化。
5.刘淑芬(主治医师)
专长:血友病个体化康复、脑梗死后遗症整合管理。
就诊指引
挂号方式:协和APP/官网预约(全部号源需提前预约),国际医疗部提供特需服务(如陈丽霞教授);
特色门诊:
血友病康复门诊(陈丽霞);
淋巴水肿门诊(刘颖);
脊柱侧弯综合门诊(王燕)。
院区地址:
东单院区:门诊楼4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西单院区:协作提供基础康复服务(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提示:科室以“功能重塑与生活质量提升”为核心,尤其适合术后康复、慢性病功能障碍及罕见病并发症患者。外地患者可关注“绿色通道”转诊,具体流程咨询医院服务热线(东院区:010-69151188;西院区:010-69158100),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