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汉杏林陪诊服务平台
    联系人:高经理
    手机1:13240162833
    手机2:18611908885

    北京汉杏林|汉杏林陪诊|汉杏林|挂号|陪诊|北京陪诊|预约挂号|办理住院|预约专家|预约手术

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5-08-10

科室概况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初为中医办公室),由史济招教授创立,是中国综合性医院中最早成立的中医专科之一。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定位,坚持“勤求古训、融汇新知”的理念,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及北京市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历经近70年发展,形成以下特色:
规模与定位:现有医护团队43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5人(含博导5人、硕导13人),博士学历占比超60%。年均门诊量1415万人次(50%为外地疑难病患者),开放床位20张,针灸年治疗量达4万人次。
历史传承:奠基人包括施今墨、祝谌予等中医泰斗。祝谌予教授首创“糖尿病血瘀证”理论及活血化瘀疗法,推动全国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郭赛珊教授深化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获“全国杰出女中医师”称号。
学科平台:牵头组建糖尿病、风湿免疫病、肿瘤等专病诊疗中心,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及院内制剂20余种(如降糖胶囊“筋脉通”、护肝丸“五味养肝丸”)。



医疗特色与优势
1.疑难病中西医整合诊疗
糖尿病及并发症:国内率先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血通络”方案,显著改善麻木、疼痛症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开设专病门诊,推行“中药+西药+康复”个体化管理。
风湿免疫病:针对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创新“滋阴活血法”联合生物制剂,减轻激素副作用,降低病情复发率。
肿瘤支持治疗:开展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的中药干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2.特色技术体系
针灸综合疗法: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顽固性失眠、压力性尿失禁等,年服务量超4万人次。
全周期健康管理:开设“亚健康调理门诊”“围产期中医门诊”,提供未病预防急性干预慢病随访全链条服务。

3.多学科协作(MDT)
与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14个专科建立会诊机制,年均完成院内会诊超3000例,重点解决肿瘤合并代谢病、免疫病伴脏器损害等复杂病例。



科研教学与国际影响
科研创新:
近5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2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脑计划”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分)。主导“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内质网应激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获科研经费超1200万元。
成果转化:研发院内制剂“筋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项目。
教学引领: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牵头单位,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医学》教学(2009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培养博士38名、硕士42名。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协和霍普金斯心身医学论坛”,推动中西医结合模式辐射全国300家医院。



专家团队推荐
科室团队兼具“名医传承”与“学术创新”双重优势,核心专家包括:
1.梁晓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职务:现任科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主委,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
专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肾病)、高脂血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

2.张孟仁(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专长:脑血管病、老年痴呆、肿瘤及儿科杂病;首创“补肾活血方”改善脑认知功能,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

3.郝伟欣(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长:风湿免疫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慢性肝病;提出“清利湿热法”调控免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其他骨干专家
尹德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杨丹(副主任医师):妇科疾病(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肿瘤支持治疗;
宣磊(副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病合并妇科疾病、围产期心身调理。



就诊指引
挂号方式:协和APP/官网预约(全部号源需提前预约),部分专家在国际医疗部出诊(如梁晓春、张孟仁);
特色门诊:
糖尿病专病门诊(梁晓春);
风湿免疫病门诊(郝伟欣);
亚健康调理门诊(杨丹)。
院区地址:
东单院区:门诊楼4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西单院区: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协作提供针灸服务)。

提示:科室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病证结合”为特色,尤其适合慢性病、疑难杂病及需减少西药副作用的患者。外地患者可关注“绿色通道”转诊服务,具体流程建议咨询医院服务热线(东院区:010-69151188;西院区:010-69158100),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

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