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
发布时间:2025-08-10
科室概况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创立于1921年,是中国神经病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神经病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工作站。科室以疑难重症诊疗为核心,连续多年蝉联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神经内科全国第一,年均门诊量超16万人次,住院患者约1600例,其中85%以上为全国转诊的疑难病例,被誉为神经疾病诊疗的“终站平台”。
亚专科布局:设11个专业组(涵盖脑血管病、癫痫、神经肌肉病、神经免疫、遗传代谢病等)及9个特色门诊(如肌张力障碍肉毒毒素治疗门诊、自身免疫性脑炎门诊等),实现疾病精细化诊疗。
技术平台:拥有国内顶尖的神经病理实验室、脑脊液细胞学检测中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技术,支撑精准诊断。
医疗特色与优势
1.疑难重症综合诊疗
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症):崔丽英教授团队建立诊断“金标准”,将诊断时间前移,延缓疾病进展;牵头成立全国渐冻人协作组,提供多学科支持与患者关怀。
自身免疫性脑炎:关鸿志教授累计诊治500余例,牵头制定《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专家共识》,首创加强免疫治疗方案,显著提升重症患者生存率。
脑血管病精准干预:徐蔚海教授开创颅内血管壁影像技术,揭示斑块位置与卒中关联,建立全球首个“卧立位TCD技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2.特色技术突破
脑脊液细胞学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累计6万例);
基因诊断遗传性脑血管病(如CADASIL)及代谢性肝病;
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技术国内领先。
3.全周期健康管理
开设“记忆门诊”“癫痫长期随访门诊”等,提供疾病全程管理;
联合慈善机构开展“渐冻人救助计划”,为贫困患者提供呼吸机等设备支持。
科研教学与国际影响
科研创新:
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0余项(经费超3000万元);
主导国际多中心研究(如中国隐源性卒中病因探索),成果写入美国神经放射学会共识。
教学引领:
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年均培养进修医师百余名;
举办5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如肌电图、癫痫诊疗学习班),推动技术规范化。
国际协作:与世界神经病学联盟(WF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合作,参与国际指南制定。
专家团队推荐
科室拥有正高/副高职称专家30余人,核心团队兼具临床深度与科研领导力:
1.崔丽英(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职务:前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渐冻人协作组创始人。
专长: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主导制定20余部诊疗指南,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
2.朱以诚(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专长:脑小血管病、青年卒中、遗传性脑血管病(如CADASIL);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关鸿志(主任医师/教授)
专长: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执笔《中国自免脑炎专家共识》,累计完成脑脊液检测6万例。
4.徐蔚海(主任医师/教授/杰青)
专长: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隐源性卒中;首创血管壁影像技术,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0万元)。
5.其他骨干专家
万新华: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肉毒毒素治疗;
吴立文: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术后管理;
李晓光:神经系统遗传病(线粒体病、家族性痴呆)。
就诊指引
挂号方式:协和医院APP/官网预约,部分专家在国际医疗部出诊(如关鸿志、徐蔚海)。
特色门诊:
渐冻人症多学科门诊(崔丽英团队);
自免脑炎与脑脊液学门诊(关鸿志);
青年卒中与遗传门诊(朱以诚)。
院区地址:
东单院区: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西单院区: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提示:科室以解决罕见病与危重病症见长,外地患者可申请“绿色通道”转诊。需注意:渐冻人症门诊需提前预约多学科会诊(MDT),具体流程建议咨询医院服务热线(010-69156114),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