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6-02 点击数量:18
一、科室简介
基础概况
历史与规模:放射科成立于1955年(建院同期),是医院历史最悠久的医技科室之一。现有医护技人员51人,分为诊断组(23人)、技术组(19人)、护理组(4人)及登记组(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达70%(正高3人、副高6人),博士6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6人,技术团队以本科学历为主。
设备配置:
高端影像设备:3.0T与1.5T磁共振各1台、64排及以上CT设备2台(含西门子二代双源CT)、数字化胃肠机1台、全数字乳腺DR设备1台、数字X线摄影系统(DR)5台。
信息化管理:全院覆盖PACS/RIS系统,支持影像数字化存储、诊断报告及胶片自助发放。
服务能力:日均接诊量超500人次(普放400人次、CT120人次、MR50人次),承担门诊、住院及疑难病例的影像诊断,长期作为西门子公司CT技术培训示范单位。
特色技术领域
中西医结合影像研究:
牵头针灸脑机制研究,提出“针刺调制边缘叶新皮层网络”学说,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解析针灸效应,成果多次亮相国际学术会议(如北美放射年会)。
在心血管影像(低剂量“绿色”心脏CT)、肿瘤影像评估(如中医药疗效跟踪)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核心检查项目:
脑功能成像、冠状动脉CTA、头颈血管造影、乳腺早期癌变筛查(可检测0.1mm钙化灶)、胃肠钡剂造影(消化道肿瘤首选诊断)。
二、科研教学与国际合作
学术影响力
科研成就:近20年发表SCI论文35篇(最高IF11分)、中文核心论文70余篇;主编《针灸影像学》《炫速双源CT心脑血管病诊断》等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如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国家级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美国NIH博士后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骨干课题2项。
教学与国际交流
人才培养:拥有博导1名、硕导2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年均主办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会议或培训班。
国际合作:与德国科隆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建立长期科研协作,选派骨干赴德美交流3人次。
三、专家团队推荐
科室以高年资专家为核心,成员兼具西医影像技术与中医机理研究专长:
主任医师
1.方继良
擅长:心脑血管病影像诊断、肺结节鉴别、肿瘤影像分析;首创“耳穴微电流刺激”治疗抑郁/失眠的非药物疗法。
学术角色:科室科研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委会主委,主编《针灸影像学》。
2.杨学东
擅长:胸腹部疑难病诊断(如肝癌、胰腺癌)、肺小结节处理指导、骨关节MRI;精于CT/MR新技术临床应用。
背景:放射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发表SCI论文18篇,国际会议多次演讲。
3.任燕双
擅长:神经系统(脑肿瘤、癫痫)、腹部及骨关节病多模态影像诊断。
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中华医学会“刘玉清优秀论文奖”。
副主任医师
1.韦小燕
擅长:神经与骨关节病的X线、MRI综合诊断,近30年临床经验。
2.李子川
擅长: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肿瘤栓塞)、CT引导穿刺活检。
3.赵青
擅长:心胸、胃肠及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参与国家“十一五”课题及973项目。
四、服务理念与位置
核心理念:秉持“以人为本,病患优先”原则,推行团队协作与精准影像诊断,严格实行“一人一机一消毒”规范。
科室位置:
门诊放射科:新门诊楼(8号楼)B2层
CT检查:原门诊楼(5号楼)3层
MR检查:行政楼(7号楼)1层
咨询电话:010-83123311。
注:专家出诊动态可能调整,建议通过医院预约平台或电话实时查询。科室全体成员践行“广安、广博、至精、至诚”院训,致力于为临床提供高价值影像学支持。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