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简介及专家团队推荐
发布时间:2025-08-13 点击数量:16
一、科室概况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由中国骨科界元老孟继懋教授于1963年倡导成立,是国内最早的小儿骨科专业科室之一。历经60余年发展,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覆盖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院区,开放床位165张,医护团队超112人(含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9人)。科室年诊疗量超10万人次,是我国小儿骨科领域的核心教学与科研基地,累计为全国培养专科医师4000余名,被誉为“中国小儿骨科摇篮”。
学科地位:主导制定中国首部《手外科学》(1978年),牵头成立全国小儿骨科学组,下设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1996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项40余项。
技术平台:配备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假体设计系统等先进设备,推动微创手术精准化。
二、临床特色与技术优势
1.儿童髋关节疾病诊疗中心
早期筛查创新:联合超声科在国内率先推广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筛查,建立规范化流程,实现“北京市范围内无漏诊婴幼儿髋关节脱位”,相关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三维超声自动诊断系统提升效率。
复杂畸形治疗:针对大龄DDH患儿,首创“髋臼成型联合髋臼周围截骨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LCPD)应用灌注核磁技术精准评估预后,联合国际研究组优化治疗方案。
国际协作:与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会(IHDI)合作举办学术会议,技术获欧美日韩认可。
2.足踝畸形与肢体矫形
马蹄足专病门诊:杨征团队自2006年开设,累计治疗数万例患儿,形成从系列石膏矫形到微创手术的全程管理体系。
肢体畸形矫正:应用Ilizarov技术、泰勒六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不等长、成角畸形(如X/O形腿),结合3D打印假体重建严重骨缺损。
智能技术研发:联合清华大学开展“磁力驱动置入式肢体延长髓内针”项目,减少传统外固定并发症。
3.儿童创伤与骨肿瘤救治
创伤救治:国内最早开展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孟氏骨折手术治疗;机器人导航辅助骨桥切除,降低骨骺早闭风险。
恶性骨肿瘤保肢:创新结合化疗与保肢手术,提高患儿生存率及肢体功能保留率。
4.先天畸形与罕见病
先天手畸形:陈山林团队原创“反式SauveKapandji术”治疗上尺桡融合,完成200余例;
罕见病综合管理:开设遗传咨询门诊,探索基因分型与个体化治疗。
三、专家团队推荐
学科带头人
1.杨征(主任医师、科主任)
专长:儿童足踝畸形(马蹄足等)、肢体矫形、髋脱位;主导开设马蹄足专病门诊17年,牵头国家级指南2部,研发智能肢体延长技术。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儿外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副主任委员。
2.郭源(主任医师、前任科主任)
专长:儿童骨肿瘤、DDH早期筛查、创伤矫形;牵头制定《0~2岁DDH诊疗指南》,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核心专家(按亚专业)
髋关节疾病:
吕学敏(主任医师):DDH微创治疗、国际首倡改良术式,成果发表于《BoneandJointJournal》。
王玉琨(主任医师):儿童股骨头坏死(LCPD)包容手术、灌注核磁评估体系。
足踝与肢体矫形:
鲁明(副主任医师):儿童高弓足手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石膏矫形,参与DDH规范化研究项目。
傅刚(主任医师):股骨头骺滑脱微创固定、肢体畸形矫正,研发术中血供检测技术。
创伤与肿瘤:
朱振华(主任医师):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复杂骨折救治。
张涛(副主任医师):儿童骨折并发症防治、下肢成角畸形矫正。
脊柱与先天畸形:
边臻(副主任医师):脊柱侧弯、脑瘫肢体矫形。
陈山林(主任医师):腕关节畸形3D打印重建、先天手畸形创新术式(注:陈山林兼任手外科主任,但参与小儿骨科先天畸形协作)。
四、总结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以儿童髋关节疾病、足踝畸形矫正、创伤骨肿瘤保肢、先天畸形综合治疗为核心优势,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多学科协作(如联合超声科、康复科),在DDH筛查、马蹄足序列治疗等领域居国际前列。团队注重技术创新与转化(如机器人导航、3D打印假体),为患儿提供从早期干预到晚期重建的全周期诊疗。专家出诊信息可通过医院官网查询(如杨征主任足踝专病门诊、新街口院区髋关节疾病门诊),如需陪诊服务请搜索微信小程“汉杏林陪诊”或联系“汉杏林陪诊”客服微信电话:13240162833,汉杏林官网:www.hanxinglin.com.cn。